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紫阳这对夫妻档逆行在战“疫”一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9  更新时间:2020-02-10 11:13:22  文章录入:zyzgh  责任编辑:ghzy0409aks

紫阳这对夫妻档逆行在战“疫”一线

“才下班一个小时,不能吃完饭再去吗?这么急!”妻子田锦芸一边询问,一边为丈夫刘长松递去外套。

“工作要紧,单位同事都等着呢,晚上就要下乡!”刘长松说战“疫”特殊时期,耽误不得。

2月1日,大年初八,下午7点,晚饭吃了一半,在紫阳县疾控中心工作的刘长松便接到单位电话称有一名武汉返乡人员出现发热症状,要求他马上回到工作岗位。

刘长松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放下碗筷,匆匆忙忙就出了家门。

凌晨2点,刘长松拖着疲倦的身体,轻轻推开家门,悄悄的走进卧室休息,他不敢回主卧,怕打搅妻子休息。

第二天早上,刘长松感觉有人推开房门看了一眼,便走了。刘长松知道是妻子上班去了。

刘长松是紫阳县疾控中心计免科科长,田锦芸是紫阳县人民医院一名护士,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夫妻俩同时上了“战场”,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两人在家也难得见上一面。

由于职责所在,刘长松显得更忙,除夕当天中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抗疫初期刘长松便主动请缨加入最为危险的流行病学调查组。

从紫阳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开始,刘长松与同事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例的生活轨迹、密切接触者进行摸排、核查、梳理、确认,不分昼夜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截至目前,刘长松参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疑似病例10例、密切接触者253名。

田锦芸是大年初一接到医院返岗通知后,她便立即返回工作岗位,每天为在院儿科患者做治疗,并积极向家属宣教疫情防控知识。

随着疫情的发展,夫妻俩也越发忙碌,他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连打一通电话可能都会因为没挑对时间而错过,更不要说能够照顾患病的母亲和9个月大的儿子。

“老母亲病了,临近老家却不能回,特殊时期,特殊使命。”在刘长松的微信朋友圈里,他这样感叹到,因为工作忙,即便路过家门口也没时间进去和家人团聚。

刘长松作为一名流调人员,按照防护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采取二级防护,但是由于县里防护物资不足,不能保证每一次二级防护都全部到位,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刘长松自身感染的风险。

“说不怕新冠病毒是假的,我们也是血肉之躯,都知道危险性,但是没有人后退。”刘长松说。

工作之余,刘长松偶尔也会给母亲打去电话,询问老人病情和近况。“妈,对不起,这段时间我工作很忙,经常和患者打交道,一直不敢回家去伺候您。”  

“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去冒险,但这种时候,我为你的选择而自豪,家中一切平安,你在工作中千万不能分心。”听着电话那头儿子的声声道歉,母亲哽咽着说。

对于年幼的儿子,刘长松夫妻俩更是充满了愧疚。9个月大的孩子,没有一晚离开过父母的怀抱,但是随着抗击疫情越来越忙碌,夫妻俩都回不了家,照顾孩子怎么办?

没办法,夫妻俩只好连夜将孩子送往乡下刘长松老家,请保姆照顾。临走前,田锦芸哭着给儿子喂完奶,依依不舍的把儿子交到保姆手中,并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等疫情结束了,就接儿子回来。

刚回到家里,田锦芸就想儿子了,于是向保姆发去了微信视频。

“孩子睡了吗?哭没哭?”

“没有,你们走没多久就醒了,刚才哭着好像一直在找你们。”

“感觉信号不好,有点卡,儿子是在叫我吗?”

“是的,小孩就是想你们了!”

通过视频,田锦芸听着儿子嘴巴一张一合间发出的声音,仿佛在叫着妈妈,瞬间,田锦芸的情绪崩溃了,与儿子分别的第一晚田锦芸就哭了。

坐在妻子旁边的刘长松没有安慰,只是仰起头,闭上了眼睛,因为他也想儿子了。

“虽然很想亲亲你,但爸爸妈妈每天都工作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只能通过视频看看你,待病毒消灭,待春暖花开,爸爸妈妈定会陪你去看生命中的第一抹春色,看那姹紫嫣红的鲜花开遍山野。”田锦芸用信纸记录下了给儿子的这段话。

非常时期,夫妻俩都奋战在抗“疫”一线,有接触病毒的风险,为了保证家人健康,夫妻俩决定疫情结束前自我隔离起来,不同孩子及家人接触,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

“只有抗疫胜利了,人们的生活才能恢复正常。我们的努力,就是能让更多老百姓,与亲人能够团聚。”刘长松说。

病毒肆虐的当下,刘长松、田锦芸就是紫阳广大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的缩影,他们是逆行在战“疫”中的最美夫妻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着全部的力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