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花在产业扶贫的土地上绽放——记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邱红英

邱红英,女,生于1970年4月,本科文化,中共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陕西省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业务股股长,助理农艺师。该同志热爱祖国、自觉奉献,自参加工作32年来,以振兴紫阳茶业为己任,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执着于把先进技术应用于茶叶生产,造福千家万户,为紫阳茶叶产业的发展和紫阳茶农的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脱贫攻坚茶产业培训效果显著。心系广大茶农,不断优化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力争培训出实效。紫阳县是茶叶大县,全县有17个镇,156个茶叶专业村、25万亩茶园。其中144个村是贫困村,近十万茶农,如何建好茶园,管护茶园,规划好茶厂,加工好茶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搞好实用技术培训。首先就是统一全县培训标准,她编写了适用于紫阳山地茶园发展的《无性系茶苗栽培技术》、《标准化茶园综合管理技术》、《茶园管理知识问答》、《茶叶科学采摘》、《紫阳毛尖知识手册》、《紫阳白茶知识手册》、《山地茶园机械化管理采摘技术规程》、《生态茶园管理技术》、等10万多字培训教材,为紫阳富硒茶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培训指导内容。编写了职业农民培训教材两本《茶叶生产技术手册》《紫阳茶文化与茶经营》,针对茶叶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编写了《茶叶转型升级就是抓提质增效》的课件,在培训中深受广大农民和职业茶农的欢迎。《紫阳白茶加工》《茶叶转型升级就是抓提质增效》两个课件作为全县农技人员在紫阳党校培训学习的课件之一;适时在青梅煮茶公众号更新相关茶叶技术,近三年撰写了三十多篇,最少保证每月发一篇。给予茶叶生产及时的指导,弥补茶叶技术人员不足无法事事亲临现场指导的缺憾。为让农民能记住会操作,她把新建茶园的行距,株距和茶树的修剪标准标注在一根竹竿上,让茶农按竹竿标准操作,茶园管理技术逐步规范,茶园效益明显提高。积极参与培训茶叶职业农民1200余人,这些职业茶农已经成为紫阳茶产业的技术骨干和脱贫致富的主力军。

抓精品园建设和茶园标准化管理,促茶产业转型升级。茶产业转型升级只有依靠企业和园区带动,才能起到示范的效果,2017年以来指导了紫阳县科宏茶业、紫阳县宏威茶业、汉王镇农安茶业等5家园区业主规划建设陕茶1号精品茶园3000亩,规划道路园林建设,使产业逐步从单一的生产加工,发展到观光体验,近两年仅科宏一家企业就接待仅千人参观体验,非常好的发展了茶旅融合,提升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指导全县每年新建紫阳种无性系茶园1万亩;承接了丹江口水源涵养区绿色高效农业--茶树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紫阳的落地实施,指导了紫阳县和平茶业、科宏茶业、康硒天茗3处示范点建设;为紫阳茶业推行高效绿色发展做好试验示范。

全县17个乡镇34个茶叶专业服务队一千余人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了每个镇的茶园标准化的管理,全县每年标准化管护生产茶园近10万亩。

强化技能培训,培养工匠人才。积极承担紫阳毛尖手工技能培训,牵头在全县十二个乡镇成立紫阳毛尖手工实训基地12个,开展紫阳毛尖手工技能培训50多场次,培训紫阳毛尖手工制茶能手500余人,开展各类竞赛30多场次,组织50多人参加省市制茶大赛,有20人在省市制茶大赛中获奖。其中12人成功申报为紫阳毛尖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县级传承人;4人获“陕西省制茶大赛一等奖”、2人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4人获“安康市技术能手”称号,让一批茶农用技能改变命运,用竞赛点亮了他们的人生;同时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全面提高了紫阳毛尖的品质。激发了一批人制茶爱茶的热情,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发展紫阳茶为己任,积极宣传紫阳富硒茶,2018年11月在《中国茶业》上发表了《紫阳贡茶之紫阳白茶》,2020年12月撰写了《紫阳红,红亮甜醇》纪实报告在陕茶网上发表,为紫阳富硒茶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邱红英用她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助推茶产业发展,助一方茶农致富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