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工会抓服务 创新工作促发展
文∕李龙安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端,汉江上游。全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辖21个镇210个行政村,35万人。境内万山陡崖,绝少平地,古有“岩邑”之称。全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四分之三的行政村属贫困村,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近年来,紫阳县总工会根据县情,立足工会抓服务,创新工作促发展,围绕“茶叶”“民歌”巧做文章,既助力了富民强县,又擦亮了工会招牌,得到了《工人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的关注和好评。
一、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劳动竞赛。
紫阳是产茶大县,全县40%的GDP来自茶叶产业,60%的农民参与茶产业,40%的茶农靠茶谋生致富。但长期以来的无序发展,让紫阳遭遇了“名盛业衰”的尴尬。面对有茶无业的窘境,县委、县政府把做大做强紫阳富硒茶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我们从2007年开始,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坚持把茶叶作为服务全县中心工作的主打品牌,坚持从“种茶、采茶、制茶、营销能手、明星企业”等关键环节入手,以茶叶基地镇、村、企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五项茶事”劳动竞赛活动。为保证茶事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积极争取县政府和各部门支持,成立由县茶业局、县人社局、县食药局、基地镇、企业代表等单位共同组成的茶事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工会主席任组长,并设立技术培训组、竞赛巡查组、质量考评组。各基层工会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在全县形成茶事竞赛工作网络。并于活动开始之前将竞赛工作经费、表彰费用落实到位,由县人社局、县茶业协会和县总工会分别出资,保证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竞赛活动中,我们不搞“一般粗”“一锅煮”,而是针对基地镇与普通镇之间、专业村与普通村之间、龙头企业与普通企业之间的差异,区分标准、类别,分批次、分环节逐步推进,将每一个农户、每一个村、每一个镇、每一户企业广泛纳入竞赛活动当中,贯穿整个茶叶采制营销全过程,实现了竞赛活动的全员覆盖、全过程覆盖。如以茶叶企业为单位开展采茶能手、加工能手竞赛,对采摘标准高、保鲜效果好、交售鲜叶及时的大户,由企业在鲜叶收购阶段进行奖励,让茶农、企业都能在竞赛中获得真金白银的收益,参赛热情十分高涨。8年来,县总工会、县茶业协会共推荐表彰种茶、采茶、制茶能手和营销能手1260名,明星企业18个。
二、丰富职工生活,狠抓教育培训。
针对紫阳茶传统而守旧、分散难集中、销售不通畅的现状,我们把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作为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自2007年以来,每年春节过后,我们就会同县茶业协会、县茶业局、乡镇茶叶站等涉茶干部作为骨干教员集中起来,在茶园里现场培训采摘、种植技术人员,把培训会开成了春耕生产动员会,成为一道“人勤春来早”的靓丽风景。8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0多期,培训各类技术骨干2万余人次,提高了茶农种管技术和采摘水平,提升了茶叶科技含量和加工质量,增强了茶商营销技能和品牌意识。茶事竞赛的开展,既增加了企业的效益,又维护了茶农权益,和谐了劳动关系,实现了政府、企业、茶农的多赢。社区工会联合会的建立,使职工“上班有单位,下班有组织”,丰富了8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让零散的社团组织找到了工会的“娘家人”,特别是广大留守妇女找到了精神家园,远离了赌博、酗酒、邪教等不健康活动,稳定了小家,和谐了社区,带动了整个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三、重视社区工会,弘扬民歌文化。
紫阳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民歌)之乡”;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种,《诗经》中“周南”和“召南”部分25首歌谣的流传地主要就在包括紫阳在内的汉水上游。2006年5月,紫阳民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挖掘紫阳深厚的文化蕴藏,更好地弘扬紫阳民歌文化,我们借鉴阳泉、西安、宝鸡社区工会工作经验,于2011年5月成立紫阳县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为紫阳民歌艺术表演搭建平台,以此推动紫阳民歌文化发展繁荣。此外,紫阳民间的各类表演团体也获得了很大发展,阳光合唱团及老来俏、俏姑子等表演队多次参加省、市演出,并走出国门,与韩国进行了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今年6月,他们又分别参加了全国第十三届中老年和第九届“激情梦想·魅力草原”艺术大赛,一举获得了一金两银大奖,为紫阳民歌走向国家级舞台实现了零的突破。一时间,紫阳名声远扬。针对县内民间社团众多的现状,以民间社团组织为突破点,县总推动组建了社区工会联合会。将县城从事民歌演艺、舞蹈健身、诗词楹联、摄影绘画的15家民间艺术团体组织起来,建立了民间艺术社区工会联合会,吸纳工会会员500余人。以活跃农民工、下岗职工、退休职工、在职职工、避灾移民安置区的文化生活为升级版,扩大组建范围,实施“二次覆盖”,其社团组织、成员涉及各行各业,涉及乡镇及避灾移民安置点。现已建立民间艺术社区工会组织36家,吸纳工会会员1500余人。先后制定了紫阳县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管理办法、工作章程和财务管理、表彰奖励、外出演出补助等制度,明确了各委员的责任分工,规划安排了活动项目、内容、活动时间。不仅为民间艺术社区工会提供“水、电、场地”配套服务,还筹资15万元对县工人俱乐部重新进行了装修,提供给各社团无偿使用,积极协调广场管理部门免费提供日常活动场地。为进一步扩大紫阳民歌的影响力,我们于2012年在紫阳广场成功举办了以紫阳民歌为背景音乐的广场舞培训班,培养了200多名基层骨干,并积极筹措资金制作了紫阳民歌广场舞歌碟,免费发放给各社团及基层有关单位。
四、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作为。
在紫阳工会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对如何更好的服务于职工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缺少工业企业,没有工作对象,我们就立足工会章程,在章程里面找答案,狠抓茶事劳动竞赛;社区工会作为新生事物,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地社区工会的工作经验时,没有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而是结合紫阳实际消化吸收、发扬光大,在全县的大盘子里寻求突破,对工会的职责进行了重新解读和阐释。我们立足工会本职,做好了困难职工援助、职工医疗互助等常规性工作,服务好全县职工。我们不拘泥于章程,对零散的社团组织进行了二次覆盖,使其完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功能,完成了社团组织健身、自我欣赏、别人欣赏、弘扬地方文化四个阶段的跃升,加强了民歌文化的群众基础,又起到了防范邪教这一意想不到的作用,使工会有为有位。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紫阳相关产业建设,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在我们整合力量、主动作为之下,紫阳富硒茶连锁加盟店从无到有,23家企业分布在全国15省市,并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紫阳富硒茶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创建为“全国富硒茶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凡事贵在于坚持,工会作为群团部门,开展工作有太多的不容易,缺人缺钱缺位置自不必说,还有一种“工会工作干得再好也是潜绩”的错误认识。把冷板凳坐热也是一种能力,能否一张蓝图绘到底也是考验一名党员党性的试金石。一直以来,我们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感情在一线培养、能力在一线锤炼、政绩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是为了竞赛而竞赛,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将下岗职工、农民工、职工、退休干部、留守妇女联系起来,通过组建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的形式,在一系列“接地气”的基础上提供实打实的服务,唱响了“职工提素”“繁荣文化”“助推经济”的三重唱。
(作者系紫阳县总工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