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紫阳县总工会 >> 工会新闻 >> 工会要闻 >> 正文
“新丝路•紫阳茶”全国征联活动圆满落幕         ★★★
“新丝路•紫阳茶”全国征联活动圆满落幕
作者:方万华 文章来源:档案史志局 点击数:1014 更新时间:2015-01-12 16:18:22

 

“新丝路•紫阳茶”全国征联活动圆满落幕

 

“太出乎意料了!一个小小的县发出一条短短的征联信息,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竟然收到了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乃至海外华侨的近5000件作品。”县政府党组成员、县总工会主席、县茶业协会会长李龙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是紫阳地域文化的感召力,还是紫阳富硒茶的影响力?是对丝绸之路的追忆与希冀,还是对茶马古道和秀美景观的眷恋与畅想?想必都有吧。总之,这次“新丝路•紫阳茶”的全国征联活动,让我们看到的是:楹联,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正生生不息地传承;也必将在丝路文化与茶文化的交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稍留意的人不难发现,在紫阳或在外地的紫阳茶叶店,都将清代叶世卓“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的诗句精心地装饰在门上。懂者会视为上乘的诗句或绝妙的广告语,而绝非对联。

“近几年,紫阳富硒茶产业从管理到产销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茶文化也从各个层面,全方位地凸显出来,为紫阳茶身价的提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紫阳茶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有更新颖而简洁的文化手段去巩固它的发展成果。我看楹联就有这种功效!”李龙安说。

从一次闲聊,到协议签订的10来天, 一个由紫阳县茶业协会主办,陕西省茶人联谊会、 安康市楹联学会、紫阳县总工会协办,紫阳县诗词楹联协会承办的“新丝路·紫阳茶”全国征联大赛便这样拉开了帷幕。

1016,当《征联启事》在《联都》、《中华国粹网》上出现,20日,征联邮箱就收到10余位联家的佳作。此后,平均每天都要收到2030位作者的稿件。至12月底截稿时,共收到1200余位作者的近5000幅作品。其中,年龄达80岁以上的作者有7位。年龄最小的上海作者周璐瑶仅7岁,她的作品“新丝路古今千秋共;紫阳茶东西九州同”,虽然很稚嫩,甚至平仄有误,但她代表了一个群体,一种向往,一种需求,一种希望。那便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文明的象征,国学延续的缩影。

这次征联不仅应征区域宽、作品多,而且吸引了不少联界大家的参与,收获了众多可用适用作品。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年仅46岁却在全国征联大赛中获奖260余次的江苏籍联家徐俊杰先生,撰写的北五省会馆联:“五省会风云,巴山秦岭酬仙境;千秋生气象,汉水任河醉紫阳”、撰写的擂鼓台森林公园联:“秦岭巴山,和梦谁为擂鼓手;任河汉水,濡毫我亦赋诗人”,堪为联中佳作。

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州籍卜用可女士的主题联:“居紫阳而沐道风,与世无争,奈馥郁茶香,巴山秦岭高难阻;汲汉水则生灵气,占春独早,引绵延丝路,客步马蹄响不休。”亦是大气不凡。

远自澳大利亚华人张楠的题紫阳茶:“千载茗香成国饮;一杯绿韵化春歌。” 马来西亚华人林声耀的联颂紫阳茶:“春润紫阳,千年犹续新丝路;梦驰硒谷,九域纷寻古道茶。”香港联家高文富的“千秋丝路同茶路;万里骄阳看紫阳。”皆足见其爱国爱茶之深情。……

数千佳联飞茶乡。缘于“长安会贾,古辙新辘载播文化;紫气氤氲,绿树嫩芽绽放异香”的内在驱动。紫阳富硒茶正以独有的魅力吸引国人,走向世界。

此次征联活动,对紫阳人来说可谓众望所盼,仅本县作品就有300多件;也是中华茶人的众望所归,一件件饱含深情极富文采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楹联在中国茶文化中的价值和希望。

文章录入:zyzgh    责任编辑:ghzy0409aks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主 办:紫阳县总工会  地址:紫阳县县委大楼五楼  邮箱:zyxzgh4421251@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12002792号 联系电话:0915-4421251 技术支持:兰竹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浏览器IE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