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紫阳县总工会 >> 劳动竞赛 >> 茶事竞赛 >> 正文
走出茶事劳动竞赛活动新路子  在推进县域支柱产业发展中发挥工会作用         ★★★
走出茶事劳动竞赛活动新路子  在推进县域支柱产业发展中发挥工会作用
作者:李龙安 文章来源:紫阳县总工会 点击数:11167 更新时间:2012-03-06 22:35:28

 

走出茶事劳动竞赛活动新路子

在推进县域支柱产业发展中发挥工会作用

 

紫阳县总工会主席 李龙安

 

紫阳茶历史悠久,因富含硒而独具特色和优势,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自古就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新世纪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基地和加工体系建设,强化良种繁育,狠抓基地认证,全力打造品牌。为加快推进全县茶叶产业建设,促进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县总工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与茶叶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在全县茶叶主产镇村、茶叶企业、茶叶品牌连锁店深入开展“种植能手、采茶能手、加工能手、营销能手、明星企业”等茶事劳动竞赛活动,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社会受益、产业发展和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做到五个到位,强化活动组织保障。为保证茶事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县总工会积极争取县政府和各部门支持,在茶事竞赛活动组织上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机构组建到位。县上成立了茶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工会主席任组长,并设立技术培训组、竞赛巡查组、质量考评组。各基层工会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在全县形成茶事竞赛工作网络,保证了茶事竞赛活动深入有序开展。二是标准制定到位。为确保竞赛活动取得明显实效,县总工会结合紫阳茶叶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竞赛标准,明确竞赛目标和任务,提高了劳动竞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责任落实到位。落实责任主体,并明确了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四是活动经费到位。活动开展前就将竞赛工作经费、表彰费用落实到位,由县人劳局、县茶叶协会和县总工会分别出资,保证竞赛活动顺利开展。五是宣传发动到位。通过召开动员会,利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角度、多渠道宣传茶事竞赛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扩大茶事竞赛的影响面和覆盖面,为茶事竞赛活动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狠抓技能培训,提升职工职业素质。针对紫阳茶传统而守旧、分散难集中、销售不通畅的现状,县总工会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自2007年以来,会同县茶业协会、县茶业局每年在茶叶基地镇培训加工技术骨干,在茶叶专业村培训采摘、种植技术人员,并且邀请西北大学教授为茶叶营销骨干授课。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0多期,培训各类技术骨干500多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茶农种管技术和采摘水平,提升了茶叶科技含量和加工质量,增强了茶商营销技能和品牌意识。

(三)严格竞赛标准,增强竞赛效果。结合茶叶产业与企业员工实际,制定并下发茶事竞赛标准,让每个组织者、参与者有章可循。采摘能手:要求对投产茶园能坚持做到春茶100%采摘,夏秋茶达到80%采摘,全年亩采茶鲜叶收入累计达到3000元以上,采茶总收入10000元以上,所采茶叶均符合鲜叶分级标准。制茶能手:要求参赛企业能做到春、夏、秋三季加工,全年茶叶加工量达到本企业拥有生产设备全部加工能力的85%以上,其中夏秋茶生产量不低于全年茶叶加工量的40%,加工场地环境及加工设备卫生条件符合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要求,加工批次产品符合标准综合体大宗茶产品质量要求,所加工产品在当年县上开展的名茶质量评比活动中位居前列。种植能手:要求以基地镇、专业村为单位,参赛单位(个人)积极推广茶园标准化管理综合技术,茶园管护不漏季节、不漏村组,茶园综合管护技术措施到位率达到85%以上,鲜叶采摘标准化,能够积极带动茶农搞好鲜叶采摘、销售,90%以上的投产茶园实现采摘,无弃采和采摘不合理的现象。明星企业:要求参赛骨干企业能够积极主动指导本企业所在地茶农抓好全年茶叶生产,组织开展茶园管护、茶叶采摘技术培训及相关茶叶知识宣传活动,能够严格按标准收购鲜叶,不损害茶农利益,能够做到春、夏、秋三季加工,全年茶叶加工量达到企业自身生产设备全部加工能力的85%以上。本企业加工的茶叶产品在当年国内一些有影响的茶叶节会、行业产品质量评比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奖项和荣誉,在当年县上开展的名茶质量评比活动中获得奖励。营销能手:要求在紫阳富硒茶专营连锁店中开展市场营销竞赛,参赛者熟悉紫阳富硒茶的基本常识和生产技能,对产品营销有独特的见解,销售业绩、拓展市场效果显著,在产品销售领域声誉良好,能严格按照紫阳富硒茶“五统一”要求,宣传推介和营销紫阳富硒茶产品,管理措施有力,经营规范有序,每店年销售额达50万元以上。

(四)分环节抓竞赛,逐层表彰强力推进。一是以茶叶专业村工会为单位开展种植能手竟赛,促使他们选好种、整好地、种好茶、管好园;二是以茶叶企业为单位开展采茶能手、加工能手竞赛,对采摘标准高、保鲜效果好、交售鲜叶及时的大户,由企业在鲜叶收购阶段进行奖励,企业能按鲜叶标准和程序加工茶叶,屡次评比位居前列的加工技术人员定时进行奖励;三是以基地镇为单位,在村工会、企业工会开展竞赛表彰奖励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种茶、采茶、制茶能手竞赛,村与村之间比种茶、采茶、管茶水平,比夏秋茶下树率,厂与厂之间比鲜叶收购标准、比茶叶制作水平、比夏秋茶加工量;四是以县茶叶总公司为单位,在紫阳富硒茶专营连锁店中开展营销能手评选活动,在茶叶企业中开展明星企业评选活动;五是县总工会、县茶业协会在村、企业、镇总公司竞赛表彰奖励基础上,集中评选表彰种茶能手、采茶能手、制茶能手、营销能手、明星企业,同时对成绩突出的村、镇工会进行表彰奖励。几年来,县总工会、县茶业协会,共推荐表彰种茶、采茶、制茶能手和营销能手1260名,明星企业18个。

二、主要成效

(一)基地规模逐渐扩大。“十一五”期间,农民纷纷拿出好田好地发展新茶园6.5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增长到17万亩。全县有茶农5.2万户、23.4万人,茶叶成为近70%农户的主导产业。全县21个镇已形成14个茶叶基地镇,55个茶叶专业村。年产茶2110.4吨,产值2.67亿元。

(二)加工企业日益增多。通过劳动竞赛,建厂办企业积极性越来越高。“十一五”期间新增茶厂130个,其中新增标准化茶厂15个,初制加工厂63个,名优茶小型加工厂149个。全县累计建成茶叶加工厂227个,建成清洁化生产线14条。茶叶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工,总加工能力3500吨。名优茶加工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近十年产品荣获国际国内行业高规格、重量级茶叶质量评比大奖四十多项。

(三)营销市场不断拓宽。坚持品牌、包装、质量、标准、宣传“五统一”管理,采取产品直销、连锁经营、节会展销等多种营销模式,大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已在省内外建立紫阳富硒茶专营连锁店300余家,建立区域性销售中心2家,产品营销区域由西安、兰州、银川等西北市场拓展到了山东、北京、上海、山西、河南等地,个别企业一些产品还出口到了日本。

(四)品牌价值大幅提升。通过品牌整合、组建龙头,基地认证、劳动竞赛,紫阳富硒茶知名度大幅提升。 “春独早”紫阳富硒茶先后荣获陕西省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2008年,紫阳县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1年,在农业部开展的全国各地主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紫阳富硒茶”获得10.25亿元的评估值,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

(五)茶农收入年年增加。2007年,茶叶产量1913吨,产值1.2亿元,人均茶叶收入416; 2008年,茶叶产量1889吨,产值1.8亿元,人均茶叶收入638元;2009年,茶叶产量2492吨,产值2.17亿元,人均茶叶收入775元; 2010年,茶叶产量2983吨,产值3.6亿元,人均茶叶收入1304元;2011年,茶叶产量3357吨,产值4.5亿元,人均茶叶收入1666元。

通过开展茶事劳动竞赛活动,提高了职工职业素质,推动了主导产业发展,增加了企业和群众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们深切体会到,围绕地方龙头产业和名牌产品开展劳动竞赛,是工会参与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好形式,是彰显工会组织作用和凝聚力的有力载体,是立足自身实际实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一个创新。经济发展的品牌产品和工会劳动竞赛的品牌活动相结合,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充分提升职工素质,使广大职工包括农民工尽快适应职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培养和带动一支新型的产业职工队伍。在今后的工作中,紫阳县总工会将虚心向兄弟县市学习,立足本县实际,继续开拓创新,将茶事劳动竞赛作为紫阳工会工作的品牌长期抓下去,为紫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主 办:紫阳县总工会  地址:紫阳县县委大楼五楼  邮箱:zyxzgh4421251@163.com
    备案号:陕ICP备12002792号 联系电话:0915-4421251 技术支持:兰竹
    最佳使用效果:1024*768分辨率 建议使用浏览器IE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