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总工发(2011)09号
 
紫阳县总工会 紫阳县茶业协会
关于印发李龙安同志在《2010年全县茶事竞赛表彰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镇工会、各镇茶业站、县茶业有限公司各成员企业:
现将李龙安同志在《2010年全县茶事竞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0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送:市总工会、县委办、县政府办、县考评办、县茶业局、县工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档(二)
在2010年茶事竞赛表彰会上的讲话
紫阳县茶业协会副会长 李龙安
(2011年2月25日)
各会员单位,同志们:
伴随“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到来,我们的茶叶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也步入了全新的开端。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再创工作新局面,合力推动我县茶叶事业由突破向加速最终实现跨越发展。今天,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召开这次会议很难得,是我们协会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一次会议。会议的目的是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突出表彰2010年度在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方面涌现出的种茶能手、采茶能手、制茶能手、营销能手和明星企业,分析当前茶叶行业发展新形势,进一步明确思路,全面安排部署2011年茶业协会的各项工作。下面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2010年茶业协会工作有效开展
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全球异常复杂的金融环境变化、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异常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严峻考验,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突出茶叶产业不放松,实现了增产增收,茶叶产业各方面发展均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全县产茶2983吨,实现茶叶总产值3.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5.6亿元。产量、产值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9.7%、67%,较“十五”末(2005年)分别增长98.2%、300%,分别占全省茶叶产量、产值的13.6%、15.7%。其中县茶业总公司2010年茶叶产量达到951吨,全年产值达10048.38万元。通过成功举办第七届富硒茶文化节和积极参加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茶叶节会,以及筹巨资进行各种广告宣传,促进了销售,全县茶农年净增收入9500万元,企业实现提产增效目标。
一是基地建设规模实现较快扩张。茶园总面积由“十五”末10.4万亩发展到了17万亩,增长63.5%,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4.8%。
二是加工体系进一步趋于完善。茶叶加工厂由“十五”末的97个发展到227个,新增130个,其中标准厂14个,新增加工能力1860吨,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截至目前已获四十多项茶叶质量评比大奖。
三是市场不断扩大,产品销售保持顺畅。已由安康、西安、关中、宝鸡、兰州、银川等传统市场拓宽到山东、北京、上海、山西、河南、江苏、福建等地,紫阳春茶业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经中介外贸出口日本。
四是茶叶基础认证基本完善。在原有地理标识、证明商标等系列认证的基础上,2010年正式取得有机认证,认证有机茶园2.7万亩、企业11家。
五是品牌战略打造成效显著。2010年,“紫阳富硒茶”以9.6亿元的品牌评估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二十强,位居西部地区茶叶类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春独早”也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六是紫阳茶树良种繁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引进全国资深育苗企业落户紫阳,组建了紫阳县春华茶树种苗有限公司,在全县优质茶区选择培育母穗园4000亩,当年成功繁育4500万株,其中选育优良单株14个,从2011年起所繁茶苗基本能满足本县新建茶园的需要,从而结束了紫阳古老茶区无良种繁育基地的历史,可以说紫阳茶苗繁育是紫阳茶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喜事。
二、行业管理工作在探索中前进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会员单位、业内人士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下,茶业协会紧密围绕全县茶业事发展大局,严格恪守协会宗旨,认真履行协会基本职能,主动加强与各级政府,茶业、科技、工商、技监等部门的联系,组织讨论、制定和完善行业自律系列管理措施和办法,不断强化行业自律意识,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县内相互促进的办法增强企业、业主的可塑性,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增强了能力,提高水平,推动了整体发展。
(一)注重发挥职能作用
一是在茶农、企业与政府之间充分发挥了桥梁与纽带作
用。主要针对农户茶叶基地、企业茶叶加工厂建设缺少投入、规范化标准化加工厂少等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向政府反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落实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了基地建设,提升了加工⺁建设水平、缓解了企业困难,真正惠及农户和企业,增强了农户、企业发展茶叶产业的后劲。针对一些企业从中、省、市争取的项目资金,审批下来后难以落实到企业的问题,积极帮助企业找政府协调解决,缓解了企业的难处。在鲜叶销售期间,时刻掌握鲜叶收购价格情况,针对茶农反映的一些压级压价现象,主动介入市场调查,及时出面协调企业与茶农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企业与茶农实现了互惠互利、双赢目的。在大庄茶加工季节,针对部分厂家鲜过剩、部分厂家鲜叶不足问题,协调厂家相互协商,确保鲜叶应收尽收。针对春茶前期抬级抬价,抢购鲜叶的问题,协调企业注重培育自己的服务区、收购基地,促使产业平衡协调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行业管理。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监督会员依法经营、规范服务是协会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在市、县工商、技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重点组织开展了紫阳、安康两地紫阳富硒茶市场整顿和维权工作。着力查处紫阳富硒茶通用包装、“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侵权行为、不符合管理规定要求紫阳富硒茶专营连锁门店,以及产品质量等其它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下硬茬强化市场管理,成效明显,反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假冒伪劣、不规范经营、侵权等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了紫阳富硒茶声誉,确保了紫阳富硒茶市场良性有序发展。2010年,在60多家专营连锁店当中涌现出了一批经营规范、质量过硬、重信誉、讲诚信的经营门店。目前,紫阳境内茶叶市场基本规范,安康市场也逐步好转。
(二)创新工作思路,开展竞赛,促产业发展。
一是以茶业协会牵头抓茶事竞赛,解决了茶业局、茶业总公司工作职能职责无法到位问题。2010年与县总工会一道配合有关乡镇、茶叶企业、茶厂大力开展了茶叶标准采摘、标准管理、标准加工、茶叶营销、明星企业等“五项茶事”竞赛活动,有力带动和促进了茶园生产管理和茶叶加工,全县茶叶下树率、茶叶标准采摘率、茶园管护率分别达到75 %、70%、95%以上,其中茶园标准管理达40%以上,茶叶加工质量大幅提升,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采茶能手、制茶能手、加工能手等。根据夏秋茶原料长期以来开发利用低,茶效益不高的情况,调整思路,在创新开发上寻突破,组织闽秦茶业公司积极开发市场畅销的富硒红茶新产品,获市科技创新一等奖,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反响,为紫阳夏秋茶产销找到新的切入点。
二是抓产业技术知识培训。一方面,按照县委、县政府茶叶产业总体工作部署和茶叶产业年度发展目标,积极配合茶业局、人事局抓了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全年在20个茶叶乡镇组织开展茶园标准管理、科学采摘、标准加工等茶叶实用技术培训累计9000人次,其中乡镇集中培训3000人次,村、厂现场培训6000人次,使鲜叶采摘标准与茶叶加工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茶农、企业增收。并与茶业局、科协合作编印培训资料《标准茶园管理技术手册》1000册、《茶园管理技术》2000册。另一方面,按照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目标,配合县茶业总公司邀请省质监局专家、老师来紫阳,组织开展了全县茶叶企业新版GB/T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省名牌产品复核认证培训。
三是抓产业宣传。积极配合各方认真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第七届富硒茶文化节各项工作任务,大力宣传了紫阳富硒茶,为茶叶销售、加工企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积极配合县内相关茶叶企业踊跃参加国内各种茶叶节会和产品质量大赛,宣传自己的产品,促进销售。包括陕西(汉中)首届茶叶节、深圳茶博会、“中茶杯”质量大赛、西恰会、农高会、南宁展销会、中国茶叶学会年会等,参会参展企业提供的“春独早”紫阳富硒茶系列产品荣获金奖4个、银奖2个、铜奖2个,扩大了紫阳富硒茶的国际国内影响力。积极配合县茶业总公司抓日常广告宣传,通过实施电视、报纸、公交车体、列车、路牌等多种方式的广告宣传,促进了茶叶营销网络发展,提升了品牌效应,扩大了销售市场。积极配合县消费者协会开展“3.15”宣传,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大力宣传紫阳富硒茶,开展产业政策及产品情况咨询服务,提升消费者知晓率、鉴别力,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宣传效果良好。
四是把“春独早”注册商标、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管理作为行业管理的有力武器。坚持“五统一”、连锁经营模式不动摇,谁要使用“春独早”就必须坚持“五统一”和连锁经营,谁要破坏这种模式,就不允许使用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坚持谁侵权就查处谁,谁不服从管理就纠正谁的措施,使茶叶市场逐步规范,什么时候放弃了管理,什么时候紫阳富硒茶就会出现混乱。市场整顿、规范的重点是紫阳市场、是重点企业、是专营连锁店。
回顾产业发展现状和过去一年的工作,形势是喜人的,成绩是显著的,但同时也还面临一些严峻挑战。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主要是茶园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采摘水平低,茶园品种混杂,茶园规模化程度差,紫阳种茶园比重不足;鲜叶采摘缺劳矛盾突出,导致鲜叶下树率低,茶园规模与产茶量不协调;茶叶企业普遍实力不强,流动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茶叶生产企业(厂)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不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要求,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不发达,产业增值不明显,缺少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副产品开发;产业没有大项目、大企业支撑;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小,人才匮乏,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品牌发育不够强,产品经营市场欠规范。从协会自身而言,因人力、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履行协调、管理、服务职能的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工作延伸范围较窄,没有完全做到位;同时,还缺乏所有会员单位的强力支持,开展工作困难较大。但是,只要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看准优势、把握机遇,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产业就一定能做大做强。政策机遇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农业部《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特种茶区的明确。环境优势是境内铁路、高速路大交通环境条件的大改善。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适宜的生长区域、适宜的茶树品种、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内在品质、稀缺的硒资源、优良的种源、良好的品牌基础,因此继续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
三、扎实做好2011年茶业协会工作
目前,国际国内茶叶行业呈现品牌多、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剧、形势变化迅速的新局面,我县茶业正经受新的考验。在新的一年里,如何跟进发展,适应行业和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和做好紫阳茶叶产业,值得深思。因此,2011年我们要再添措施,全力以赴,着力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以开展“五项茶事”竞赛活动为平台,全面推进茶园管理、
茶叶加工和茶叶营销。一是抓好茶叶采摘、加工、种植、营销等技术技能培训。县总工会、县茶叶局将抽调全县茶叶技术干部在3月20日前,以镇为单位培训加工技术骨干15场,以骨干企业为中心,以56个产茶大村为单位培训采摘技术、种植技术人员56场,预计培训技术员6000余人。二是开展以采摘、加工、种植为主的技能竞赛,提高广大职工的岗位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素质。以主产茶区的镇、村工会为单位,以茶叶企业为中心,组织采茶、加工、种植一线的职工,开展采茶、制茶、种茶能手竞赛。三是开展名星企业争创活动,组织全县13个茶叶骨干企业开展名星企业竞赛活动。四是开展营销能手竞赛,在全国120个紫阳富硒茶专营连锁店中开展市场营销能手竞赛。
各茶叶基地镇工会要根据县总工会、县茶业协2011年茶事竟赛方案,制定本镇茶事竟赛计划;以专业村、企业为单位表彰3至5批采茶能手;以镇为单位抽样评茶2至3次,表彰一批种茶、采茶、制茶能手;各骨干企业在企业内也要组织系列竞赛活动;总公司在成员企业中要抽样评茶2至3次,表彰一批制茶标兵、营销标兵;总工会、茶业协会在年底将茶事竞赛进全面总结,并浓重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以“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品牌和市场管理。一要抓好“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准用证换证,这也是春茶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证明商标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证明商标属于有偿使用商标,之所以要实行有偿使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证明商标、保护品牌,“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为茶业协会所有,于2005年10月注册,近几年以来一直采取一年有效期。2010年发放的“紫阳富硒茶”证明商标准用证已全部过期,还没有及时换新证的要积极配合落实好此项工作,于春茶上市前抓紧到茶业协会换证。二要继续加强紫阳富硒茶市场监管,及时维权。随着紫阳富硒茶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以及销路看好,近年来各地市场已经常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违法和不规范经营现象,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强化紫阳富硒茶市场管理必须出重拳,坚持打持久战。今年要继续依托工商、技监部门重点加强对紫阳富硒茶县内、安康市场的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市场检查整顿,做到及时维权,保护品牌,保持两地良好经营秩序。如果有条件,还要对西安紫阳富硒茶市场进行抽查了解,抓个别侵权典型案例查处。
(三)继续坚持“五统一”标准,推行连锁经营模式。凡使用“春独早”商标的各成员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品牌、包装、标准、工艺、宣传五统一,包装制作实行报批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设计方案,必须按标准生产茶叶、包装茶叶、坚决纠正质级不符、短斤少两的现象发生。
(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助推茶叶产业快速发展。要继续抓好紫阳种茶树良种无性系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地点以东木、红椿、蒿坪三镇为主,建设规模在2010年240亩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到300亩。涉及的各镇要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工作,大力支持项目业主搞好项目建设。通过项目持续建设扩张,达到保护紫阳种茶树种质资源,壮大紫阳种茶树种苗产业,改善紫阳茶园品种结构,销售种苗促产业增值的目的。
(五)以各种茶叶节会、茶叶质量评比大赛为契机,加快宣传,拓展市场。各茶叶企业要注重参与国内各种大型茶叶节会和高级别的茶叶质量评比大赛,要把参加茶叶节会和茶叶质量评比作为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宣传、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机会。今年各茶叶企业重点要积极组织参加陕西省(安康)茶叶节、第九届“中茶杯”全国茶叶质量评比大赛、上海茶博会、北京茶博会、西安园艺博览会等重大节会和质量评比活动,提前做好相关联络准备工作,确保顺利参会参赛,力争达到良好的参与效果。
(六)以国家级品牌打造为重要突破口,实现产业跨越发展。品牌是产业的核心,产业最大效益来自于品牌效应。目前我县茶叶卖的是产品而不是品牌,要实现良好牌品效应,实现茶叶产业最大效益目标,就必须在围绕夯实茶叶产业基础、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加快紫阳富硒茶国家级品牌打造上用猛力、下苦功。在政府的重视下,从今年开始茶叶业务部门要紧紧依托省市县工商、技监部门的大力支持,依托现有品牌的良好基础,积极申报紫阳富硒茶国家名牌产品和“春独早”中国驰名商标,力争通过成功申报,推动紫阳富硒茶品牌短期内升级提效,为紫阳富硒茶产品进入大市场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同志们,紫阳茶叶产业发展所取得成绩来之不易,茶叶产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紫阳茶人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让我们携手团结起来,凝心聚力,共同呵护茶叶产业的健康成长,努力实现做大做强目标,为把紫阳富硒茶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名牌产品做出更大的贡献。
祝大家茶兴人旺!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